宋宴
臨安,現在的杭州,靖康之變,北宋被金朝滅後,臨安成了南宋的行在。以前在寫八大菜系的時候,總必須參考孟元老所著,描寫北宋徽宗年間汴梁城的景觀的《東京夢華錄》;吳自牧所著,最早提到宋嫂魚羹的《夢粱錄》;以及林洪寫的,內有104道宋代食譜的《山家清供》(山家指山野之家,清供指清淡简雅的食物)
等書。再加上前些年出版的《餐桌上的中國史》、《舌尖上的古代中國》、《餐桌上的宋朝》、《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等書,都讓我們更更進一步地瞭解宋代的飲食文化。包括筷子由橫擺成了直擺、開始用筷子吃飯、羊肉是最上等的肉而豬肉賤、南宋才出現炒的烹飪方式、以及類似懷石料理的宋朝菜品等。
而說到杭州菜,在台灣的首選自然是天香樓。昨天吃的這頓《宋宴》,則是天香樓重新開幕至今三年來,反覆考究《東京夢華錄》、《山家清供》等宋代典籍,以及收於元陶宗儀《說郛》的《浦江吳氏中饋錄》,復刻了宋代名菜達90餘道。從傳統賞菜的看盤開啟一連串宮廷盛宴,到最後文人風雅的點茶、茶沫上書畫的技藝而終。
看盤
看盤,意即禮儀菜,只能觀看不能食用,是富庶生活下的產物。看盤的歷史起於自唐朝御用稱「釘食」,至宋朝稱之為「看盤」。天香樓的品宋盛宴共備有4款看盤,依古書中所述蜜煎、釀棗、堅果、酥餅等類別為主: 杏桃蜜煎、芝麻椰棗、糖霜腰果、蜜香紅茶酥餅迎客,為饕客開啟盛宴序曲。
前菜對品 - 水晶膾˙桂花釀藕
前菜以兩道冷食開胃。膚如凝脂剔透如玉的水晶膾,是北宋人發明了用豬肉皮加調料煮成濃汁后冷凝而成的皮凍。《事林廣記》中記載,到南宋時期水晶膾已成為市民逛街時要小販切上幾片的「釅醋澆食」。天香樓品宋盛宴的水晶膾,更是選上等豬皮以文火悉心熬煮四小時至膠質完整釋出,冷藏而成晶透的皮凍,佐以主廚特製芥末醬汁,清爽開胃,好吃到掉眉毛。桂花釀藕則取自白河蓮藕將藕心洗淨後陰乾晾曬1天,自然垂落撒上圓糯米填滿藕心處,蒸製3-4小時後去皮,出餐前淋上蜂蜜、桂花釀蜜漬之。
勸酒雙味 – 煿金鮮筍˙東坡脯
宋宴中的第三盞就需要飲酒助興。煿金是一道油煎筍,「煿」即煎之意,新鮮筍子經過煨煮入味後再以慢火油煎金黃上色。南宋濟顛和尚的有詩:「竹筍拖油盤内煿黄金,和米鐺中煮白玉」。林洪《山家清供》介紹的「煿金煮玉」是兩道以竹筍製作的菜品。煿金是取竹筍鲜嫩的部分,洗淨調味後,裹上麵粉炸成金黄色;煮玉是將竹筍切成方片和米一起熬成粥。
「東坡脯」則是將醃製後的魚皮與魚肉切條滾過香料澱粉,再以麻油揩過表面,讓醃料能更快滲入魚肉內,風乾後於上桌前再半煎半炸過一次。
碧玉翡翠溜餶飿
這道菜配上坪林的文山包種做為餐茶。 餶飿唸為ㄍㄨˇ ㄉㄨㄛˋ,《東京夢華錄》中稱其為鵪鶉餶飿兒,是把鵪鶉餡兒放進正方形麵皮中間,然後沿麵皮對角線對摺成三角形,在其中一角沾水粉芡,把另一角折上去壓緊、兩端拉齊,形成元寶狀的一種麵食,類似似今日之餛飩。天香樓品宋盛宴則據古籍中所述,將四四方方麵皮內包入新鮮蝦仁,伴以晶亮滑口的蓴菜、撒上碧玉清脆的珍珠豌豆,再溜一層薄芡。
大閘蟹粉蟹釀橙
扛鼎大菜是林洪《山家清供》中的蟹釀橙,其做法在書中云: 「橙用黃熟大者截頂,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帶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鹽供食,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宋人食蟹,橙是標配,橙子成熟時,恰好也到了品蟹的季節。天香樓選用4隻蟹的蟹黃蟹膏,以花雕巧妙拌入蟹肉內,過程酒精揮發,餘下陳酒甘甜,令蟹肉鮮味濃郁飽滿。餐酒搭配的是由餐廳特調的天香精釀,共8款黃酒才能勾兌出的醇香濃厚的天香精釀。
金齏玉膾魚生羹
這道菜中的金齏即鱸魚。鱸魚切短絲,滑油將鱸魚絲成半生熟、與筍絲、銀芽一同放入調和的羹湯內。鍾愛鱸魚的蘇東坡,這一生被多次貶官,不管如何貶,盤中總是無法少了鱸魚這一味,在第三次貶官至惠州時寫下「青浮卵碗槐芽餅,紅點冰盤藿葉魚。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餘。」《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掌上鰒魚珍明珠
此菜餐茶為深坑的35年老鐵觀音。鰒魚即鮑魚,宋朝人把鮑魚寫成「鰒魚」,蘇軾《文集》裡寫給朋友滕達道的一封信中就寫道:「鰒魚三百枚、黑金棋子一副、天麻煎一部,聊為土物。」宋代楊彥齡曾言:「鰒魚之珍,尤勝江珧柱,不可乾致故也。」這道掌上鰒魚珍明珠取老母雞、瘦肉、火腿、鮑魚與鵝掌汁,鵝掌汁與鮑魚用文火煨煮2-3天,出餐時以原汁慢火收乾,鮑魚口感彈牙而入味、鵝掌軟潤腴滑。
荷蓮甜栗燒羊腩
佐餐茶為南投的著涎凍頂。前文提到宋人最喜羊肉,最肉中之貴。「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以黑豆瓣、辣豆瓣及麻油炒香,再加入紹興酒、醬油和糖燜煮,反覆煨浸48小時,最後放入圓潤飽滿的甜栗、與江南盛產且古人最愛的蓮子一同燒製。
時令蔬筍粳炊飯
最後的這道時令蔬筍粳炊飯也極為好吃,選用南投竹山扁尖筍與時令綠竹筍,以蔥薑爆香後加入火腿、開陽調味成高湯與米同煮,粒粒圓實的米粒,吸附著高湯飽食香氣,出餐前再以青蔬、什錦野菇拌入。
點茶一盞 宋徽宗《大觀茶論》7湯點茶法
點茶中的「點」為注水,所以稱之為點茶。餐席後曲由天香樓侍茶師為賓客展演宋徽宗《大觀茶論》中的七湯點茶法,以擊拂進行,『擊』為快速震動,『拂』為慢速搖動,速度與方式皆不同,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直到濃度適中、乳花洶湧為止,最後於茶沫上沾上茶粉畫出文字或圖案,增加風雅情事。
#八大菜系 #中菜 #江浙菜 #杭州菜 #宋宴 #宋朝菜 #山家清供 #餐桌上的中國史 #舌尖上的古代中國 #天香樓 #尋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