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鯛科的鯛魚比起來,台灣周遭海域的笛鯛科的魚要多得多了。在全世界約105種笛鯛科的魚類中,台灣周遭有記錄的就有52種。而又由於傳統的俗名不像專業的學名區分得那麼細,因此很多不同學名的笛鯛科的魚都有著一樣的台灣俗名,像是其中包含最多的赤筆仔,就包括了孟加拉笛鯛、藍帶笛鯛、胸斑笛鯛、交叉笛鯛、斜帶笛鯛、埃氏笛鯛、火斑笛鯛、焦黃笛鯛、四線笛鯛、馬拉巴笛鯛、奧氏笛鯛、五線笛鯛、紅紋笛鯛、縱帶笛鯛、曳絲笛鯛;被稱為厚唇仔的則有葉唇笛鯛、海雞母笛鯛、川紋笛鯛、星點笛鯛;被稱為紅魚的有葉唇笛鯛、赤鰭笛鯛、星點笛鯛、藍紋笛鯛、橫帶姬鯛;叫花臉的有白斑笛鯛與星點笛鯛;叫紅槽的有銀紋笛鯛和交叉笛鯛;叫紅雞仔的有赤鰭笛鯛、火斑笛鯛、隆背笛鯛和川紋笛鯛;而隆背笛鯛、川紋笛鯛和曳絲笛鯛都又稱為鐵汕婆;奧氏笛鯛與五線笛鯛又稱為烏點記;叫海雞母的則有五線笛鯛、海雞母笛鯛和勒氏笛鯛;叫散午的有黃尾姬鯛、黃鰭姬鯛、黃吻姬鯛、希氏姬鯛、橫帶姬鯛;叫金蘭的有絲鰭姬鯛和尖齒姬鯛;叫紅臭魚的希氏姬鯛和黃鰭姬鯛;另外打鐵婆就是川紋笛鯛,赤海是縱帶笛鯛。

  雖然在《百年和食》的第二十四章〈日本國民海鮮:大將軍就愛秋刀魚!〉中,已經有介紹笛鯛。由於笛鯛生活於礁岩底部生活,並以其中的小魚小蝦為主食,因此與排完卵的魚類大多已經潛入較深的水域的洄游性魚類不同,牠們不太會受到水溫與季節的肉質,甚至是天氣越熱越為肥碩。其中野生白星笛鯛與海雞母笛在基隆的批發價高達每台斤高達一千二百元以上,是比龍蝦還昂貴的高檔魚種。下面我們就由白星笛鯛和海雞母笛鯛開始看起。

 

〔白星笛鯛Star snapper

  白星笛鯛在大陸叫星點笛鯛,在台灣又俗稱白點紅魚、花臉、紅魚、白點仔、黃翅仔,澎湖又稱之為厚唇。牠的分布範圍由日本南部至香港附近海域。在台灣則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對台灣東北角的釣客而言,白星笛鯛可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魚,更是東北角漁市身價最高的魚種。

  而在日本,牠更是代表了所有笛鯛,日文名就正是「笛鯛」(フエダイ)二字而已,由於嘴巴好像在吹笛子一樣而得名,味道在白肉魚中是數一數二的,是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海域的中型魚。而日本的代表性產地為鹿兒島和沖繩,本州則很少見。

星點笛鯛.jpg

 

〔川紋笛鯛](Emperor red snapper

  川紋笛鯛的「川紋」之名,得自其體側像是「川」字的三條暗紅色條紋,第一條在頭頂從吻部斜上額頂,第二條在身體中央,而隨著腹部逐漸變寬,第三條則是從背鰭中央起向下後方斜走到尾鰭下葉,不過牠在幼魚時的川字橫帶為近黑色,成魚後才變成鮮紅色,而牠身體的其它部份則為白色。川紋笛鯛在台灣還有嗑頭、白點赤海、厚唇仔、番仔加志、打鐵婆等俗名,台灣主要產於南部、北部及澎湖海域,其它的分布範圍則是西起紅海、非洲東岸,南自澳洲,北至南日本。

  在日本被稱為千年鯛(センネンダイ)的牠,正是因為難得一見而得此名。牠在鹿兒島被稱為「サンバラダイ」(sanbaradai),在沖繩叫「サンバナー」(sanbana -)由於肉質緊實又鮮味十足,在沖繩會帶皮做成生魚片和壽司料。不過由於牠的皮比較硬,其實還是剝去或川燙過魚皮再吃比較適合。

川紋笛鯛.jpg

 〔隆背笛鯛](Humpback red snapper 

  台灣有著紅雞仔、海豚哥、紅魚仔、紅雞魚、鐵汕婆等俗名的隆背笛鯛,廣泛分布於紅海及非洲東部至萊恩群島和社會群島,另外也棲息於日本南部到澳洲海域,台灣則是各地海域均可捕獲。而其體型大小則與白星笛鯛相仿,體長約五十公分左右。此外,牠也是笛鯛屬中唯一尾鰭分為兩叉的品種。 

  隆背笛鯛在日本的標準和名為姬笛鯛(ヒメフエダイ),主要產地是鹿兒島和沖繩。在沖繩,牠被視為美味魚的代表之一,被稱為「ミミジャー」(mimicha -)。皮霜造的刺身有著其透明感強烈的魚身混合了自身脂肪的甘味,而牠的魚肉加熱後也不會過度縮起,煮成魚湯或是以少量鹽水蒸煮的「まーす煮」,以及用奶油煎,都是沖繩常用的料理方式。

隆背笛鯛.jpg

 〔銀紋笛鯛](Mangrove red snapper 

台灣的俗名為紅槽,中國大陸叫紫紅笛鯛,體長可達80公分,屬於較大型的品種。銀紋笛鯛在台灣以西南海域為多,中國大陸則多出沒於南海海域,港澳稱其為紅友魚,多清蒸食用。

  日本稱牠為胡麻笛鯛(ゴマフエダイ)是因為牠鱗片上的黑色斑紋就像是芝麻一樣,產地在九州與沖繩,在沖繩叫「カースビ」(ka-subi),鹿兒島叫牠「シマヒク」(shimahiku),宮崎則將牠叫做「アカシビ」(akashibi)。做成刺身除了蘸醬油和山葵食用外,也常蘸柚子醋食用。此外,不論是蒸、煮、鹽燒、炸或是用奶油煎,都是很適合的料理方式。

銀紋笛鯛.jpg

〔黃足笛鯛]Blacktail snapper

  中國大陸叫焦黃笛鯛,這是因為牠的魚身整體而言都是鮮黃色,只有鰓到嘴部為紅色。而台灣的俗名很多,像是石機仔、紅公眉、赤筆仔等,但最多人叫的還是火燒仔,台灣各海域皆有產,是近海的高價魚種。

  黃足笛鯛在日本則叫沖笛鯛(オキフエダイ),主要產地在小笠原群島和沖繩。牠在沖繩也有許多俗名,但最多被稱為「スビイナクー」(subiinaku-)

黃足笛鯛.jpg

 〔縱帶笛鯛](Brownstripe red snapper 

又名畫眉笛鯛,而在其諸多台灣俗名中,則以赤筆仔為代表。縱帶笛鯛主要分布於東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印尼、菲律賓、中國、日本等。台灣則主要產於西部及北部海域。

縦笛鯛(タテフエダイ),牠也是沖繩眾多被稱為「ビタロー」(bitaro-)的魚之一,叫「イクナビタロー」(ikunabitaro-)

縱帶笛鯛.jpg

 〔馬拉巴笛鯛](Malabar blood snapper 

分布範圍西起阿拉伯海,東至東南亞,南到澳洲,北迄琉球群島的馬拉巴笛鯛,在台灣北部及澎湖海域均有產。在台灣俗稱赤海,是體長達一公尺的大傢伙。

  馬拉巴笛鯛的標準和名是橫笛鯛(ヨコフエダイ),主要棲息於沖繩列島,被稱為「イノーミミジャー」(ino-mimicha)。在沖繩常以其魚頭與木棉豆腐煮成「まーす煮」,魚身則以奶油煎,另外還會被炸成沖繩天麩羅。

馬拉巴笛鯛.jpg

 〔勒氏笛鯛](Russell's snapper 

  勒氏笛鯛在台灣各地海域均有產,而由於其尾巴側線上有一個明顯的黑點斑紋,因此俗名被稱為黑點魚和黑點仔。不過當這種魚長為成魚約一公斤以上後,黑點就會逐漸淡化。牠的脂肪組織為金橘色,十分少見,而如果其腹鰭、胸鰭、腮蓋帶黃的話,就是鮮美的保證。

  在日本牠叫做黑星笛鯛(クロホシフエダイ),主要是西日本的魚種,不過近年來也可以在關東的漁港看到,主要產地有大分縣、宮崎縣、鹿兒島縣、神奈川縣。

  不過在台灣,由於身體上有黑點而被稱做黑點的笛鯛不僅只有勒氏笛鯛,而已,另外還有日本稱為黑斑笛鯛(カドガワフエダイ)的約氏笛鯛(John’s snapper,港澳則叫牙點);以及較為少見的單斑笛鯛(Onespotted snapper/イッテンフエダイ)和火斑笛鯛Dory snapper 。其中的火斑笛鯛的中國大陸名為金燄笛鯛,在日本,則因為與黑星笛鯛近似,而被叫做偽黒星笛鯛(ニセクロホシフエダイ)。牠不管是在台灣或是日本都是產量稀少,日本的產區在鹿兒島與沖繩。

勒氏笛鯛.jpg

 〔奧氏笛鯛](Spotstripe snapper 

  台灣把前文提過的縱帶笛鯛與這裡的奧氏笛鯛都叫做赤筆仔,而事實上,兩者橢圓形的身體、弧狀彎曲的背緣、淺紅色的體色、體側上方多條的黃褐色至暗褐色斜線、側線下方的數條縱線、甚至是黃色的魚鰭,都讓牠們看起來難分難解,唯一不同的,是奧氏笛鯛的側線下方有一個顯著的卵形黑斑,而縱帶笛鯛沒有。

  奧氏笛鯛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日本南部、朝鮮半島、中國大陸、以及台灣西部與香港等海域。在日本牠叫橫筋笛鯛(ヨコスジフエダイ),分布範圍在日本海部份由新潟縣一直到北九州,太平洋岸則從千葉縣館山灣一直到九州南部。其中尤以紀伊半島、四國、九州為多,大分縣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地。

奧氏笛鯛.jpg

 〔四線笛鯛](Bluestripe Seaperch/Bluestripe snapper/Blue-line snapper 

又稱四帶笛鯛,俗名四線赤筆、條魚、四線、赤筆仔。被稱為四線,正因為牠的體側條有著四條藍白色的縱帶。而整體而言,其體色為黃色,包括魚鰭,但腹部則是介於橘紅和粉紅色。此外,牠黃色的背鰭和尾鰭的邊緣是黑色的。

  四線笛鯛在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分布,在日本則主要分布於小笠原群島和沖繩,正式和名是四筋笛鯛(ヨスジフエダイ)。牠也是沖繩稱為「ビタロ」的魚之一,其牠在沖繩被稱為ビタロ的魚還有黃足笛鯛、火斑笛鯛、五線笛鯛、橫帶副眶棘鱸、藍紋姬鯛、交叉笛鯛、正笛鯛和縱帶笛鯛。

  四線笛鯛與常出現在台灣南部海域的孟加拉笛鯛(Bengal snapper/ベンガルフエダイ)在外觀上幾乎是一模一樣,唯一能夠區別的是,四線笛鯛粉紅色的腹部上有著藍色點斑排列成的縱紋,而孟加拉笛鯛則沒有,是完全的粉紅色。此外,孟加拉笛鯛是笛鯛中體型最小的,體長平均約25公分。

四線笛鯛.jpg

〔紅紋笛鯛](Yellow-lined snapper

  又叫黃線笛鯛和赤筆仔,在台灣分布於東部海域,由於體側有九條淺黃色縱紋,而在日本叫九線笛鯛(キュウセンフエダイ),在日本分布於高知縣以南的海域。其成魚體長約30公分,前鰓蓋缺刻及間鰓蓋結極為顯著,身體則是整體呈粉紅色,而腹部是銀白色,鰭則皆為黃色。紅紋笛鯛往南的分布範圍一直到印尼與澳洲海域,向東則到約位於夏威夷與紐西蘭的中間的玻里尼西亞群島中心的薩摩亞海域與東加海域。

紅紋笛鯛.jpg

〔海雞母笛鯛](Blubberlip snapper

  前些年(2017)有個消費糾紛的新聞,一位大學生和朋友到高雄玩,在旗津一間店點了一碗魚湯,裡面只有六片魚片和薑絲,結果一碗居然要價600元。這位男大生認為自己受騙當了冤大頭,於是向媒體投訴,後來才經過店家解釋才知道,他點的竟是一台斤約250400元不等的野生高級魚海雞母。

  海雞母笛鯛就是藍點笛鯛。我們在前文有提到,在台灣,叫海雞母的則有五線笛鯛、海雞母笛鯛和勒氏笛鯛。而這些不同的海雞母按照品種不同,一兩的價格為30~60元(野生龍膽石斑的一兩約25元或是一兩15元的鱸魚),是台灣極為高價的魚種。這幾個種類的笛鯛之所以被稱做海雞母,源自於牠們如一雞湯一般的膠質。而牠們之所以價格如此高昂,來自於牠們在珊瑚礁岩中穿梭覓食的習性,因此捕撈困難,只能靠海釣或潛水打魚,才能夠捕捉到。

  而這裡談的藍點笛鯛更是少見,牠的另外一個俗名「花臉」,則是得自其臉部的花紋。

  海雞母笛鯛一尾大約80公分,一尾就上看數千元;赤鰭笛鯛則被稱做紅雞母,我們將在下面介紹。

  海雞母笛鯛的日文漢字為並笛鯛(ナミフエダイ),來自其臉頰波狀的斑紋。主要是鹿兒島和沖繩海域的魚種,在日本也是非常高價。

海雞母笛鯛.jpg

〔赤鰭笛鯛](Crimson snapper)

  赤鰭笛鯛又名紅鰭笛鯛、橫笛鯛,俗名有紅雞母、紅雞仔、赤海雞、紅魚等,在台灣分布於西部、南部、北部及澎湖群島海域。其平均體長為40公分左右,最大體長可達90公分。日本稱之為茜笛鯛(アカネフエダイ)

赤鰭笛鯛.jpg

 〔葉唇笛鯛](Tang's snapper 

  由於其口大,而上頜突出,而且其上唇中間有著一個隨著成長而越來越發達的肉質瘤狀突起,因此台灣俗稱為厚唇仔。在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是比較罕見的魚種。

  而雖然其日文名是黄鰭笛鯛(キビレフエダイ),但是牠黃的部份並不只有鰭,而是基本上整體為黃色,唯有腹鰭顏色較淡,而腹部為銀白色。牠在日本的主要產地是鹿兒島,當地名為「ヤマモチマゲ」(yamamochimage),關東則毫無牠的蹤跡。

葉唇笛鯛.jpg

〔白斑笛鯛]Two-spot red snapper

  又稱雙斑笛鯛的白斑笛鯛,顏色較深的背部的背緣有二個白斑,身體則全一為赤褐色,唯奇鰭及腹鰭外緣的顏色較深。俗名有海豚哥、紅魚曹、花臉等,在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而主要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日本則稱之為薔薇笛鯛(バラフエダイ),分布在沖繩海域。

白斑笛鯛.jpg

 〔藍帶笛鯛](Moluccan snapper 

在台灣也是俗名赤筆仔一族,分布於西太平洋,由蘇門達臘到薩摩亞,北可至日本南部,台灣主要分布在北部、東部及南部等海域。

〔胸斑笛鯛](Spanish flag snapper)

分布於東北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由印度到澳洲海域,台灣為其分布的北界,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日文為スパニッシュフラッグスナッパー。

胸斑笛鯛.jpg

 〔交叉笛鯛](Checkered snapper 

  又稱斜帶笛鯛,雖然紅槽在台灣一般是指銀紋笛鯛,不過也有人管交叉笛鯛叫紅槽。其特徵正是一致為白色或偏淡紅色的身體的體側上方有三條深褐色縱帶,並與數條橫帶交錯成棋盤狀,其尾鰭基部則有一大黑斑。

  交叉笛鯛分布於東印度洋到西太平洋,西起印度,北至日本,南迄新幾內亞。台灣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南部及綠島等海域。

  其正式和名網目笛鯛(アミメフエダイ)也來自於其身體旗盤狀的條紋,而牠也是在沖繩被稱為「ビタロー」的魚之一。在石垣島,牠更因為其如同美國國旗星條旗般的條紋而被稱做「アメリカ」。

交叉笛鯛.jpg

 

 

〔斜帶笛鯛](sunbeam snapper)

  又名十二棘笛鯛,主要分布於菲律賓與印尼海域,台灣也發現過,體背部為粉紅色至淡黃色,腹部為淡黃色至銀白色,體側另有六條斜向後背之黃褐色縱帶,各鰭則為淡黃色。日本名為ハスジマタルミ。

斜帶笛鯛.jpg

〔埃氏笛鯛](blackspot snapper)

  主要分布在紅海、非洲東岸、所羅門、馬里安那群島等海域。台灣分布於澎湖群島及北部海域。日文為ミナミフエダイ。埃氏笛鯛的身體呈銀白色並帶有黃色光澤,體側有著78條與體軸平行之黃褐色細縱帶,各鰭黃色;腹鰭淡色。而背鰭硬棘部與軟條部相接處下方的一大黑斑是其英文名的由來。

埃氏笛鯛.jpg

〔月尾笛鯛](Lunartail snapper)

  月尾笛鯛之名的自於其具有一明顯的月形黑帶的尾鰭,而其體背則為棕紅色或粉紅色,腹面呈乳黃色,胸鰭、尾鰭與臀鰭為黃色。分布範圍從阿拉伯海東北部到菲律賓與太平洋西南部的萬那杜海域,台灣則出現在東部海域。

月尾笛鯛.jpg

 〔正笛鯛](Bigeye snapper 

  又叫黃笛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起,東至所羅門群島,南自澳洲,北迄琉球群島。台灣南部及西部海域均有產。

  牠的胸鰭長,末端達臀鰭起點。身體則為淺灰色至黃色,體側上方有許多金黃色斜線,側線下方則有數條金黃色縱線,最寬的一條從眼後至尾柄。各鰭淡黃色,而腹鰭為淡色。

  正式和名金線笛鯛(キンセンフエダイ)正來自於身體上的諸多金黃色的線,是沖繩稱之為「ビタロー」的魚之一。

正笛鯛.jpg

〔前鱗笛鯛](Indian snapper)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南非東部海域的塞席爾群島至新幾內亞與菲律賓海域,台灣則出現在南部海域。身體顏色由淺灰色至黃色,體側上方有許多金黃至黃褐色斜線,側線下方則有數條金黃至黃褐色縱線,各鰭為淡黃色,唯腹鰭為淡色。日文為イモトフエダイ。

前鱗笛鯛.jpg

 

 〔五線笛鯛](Five-lined Snapper 

  中文和英文都是五線,但日文卻叫牠六線笛鯛(ロクセンフエダイ)。不過實際上還是五線,也就是其體側的五條藍色縱帶。另外其體背有一大黑斑橫越側線上方,體長約25公分。這種笛鯛與孟加拉笛鯛和四線笛鯛極為相似,不過後二者體側僅有四條縱帶。五線笛鯛廣泛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東至斐濟群島,南自澳洲,北迄琉球群島。台灣主要則產於南部、東部及澎湖海域。是沖繩稱之為「ビタロー」的魚之一。

五線笛鯛.jpg

 〔曳絲笛鯛](Chinamanfish) 

   曳絲笛鯛從琉球群島一直分布到澳州北部海域,不過由於有由底棲微藻類的海底原生生物等渦鞭毛藻類分泌產生的神經性毒素,經過食物鏈向上層逐漸造成毒性的生物累積,從而影響到人類的雪卡毒魚類中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CFP),因此澳洲是禁止食用的。其尾鰭為凹形,身體及各鰭則呈紅色,腹面較淡,體側具多條藍色縱帶,背鰭軟條部、臀鰭軟條部及尾鰭散佈著藍色小點。

   其正式和名為糸引笛鯛(イトヒキフエダ),在沖繩叫「イヌバー」,在沖繩被視為極美味的魚而價格高昂,尤其其刺身有著非常強的鮮味。

曳絲笛鯛.jpg

〔斑點羽鰓笛鯛](Midnight snapper

  斑點羽鰓笛鯛與下面的黑背羽鰓笛鯛,是笛鯛科羽鰓笛鯛屬唯二的兩個魚種,台灣俗稱琉球黑毛,是輕磯釣者心目中的夢幻魚,少見而出沒於台灣發東部綠島、蘭嶼、南部及小琉球等海域。其成魚體色一致為灰黑色,會隨著成長而逐漸變黃,頭部具有藍色縱紋及斑點。幼魚體側上半部黑色有白斑,下半部白色有一條黑色寬闊縱帶,另有有一黑色寬橫帶貫通眼部,各鰭則是黑色。

  在日本牠則叫頬筋樽見(ホホスジタルミ),出現於小笠原諸島與琉球列島。

斑點羽鰓笛鯛.jpg

〔黑背羽鰓笛鯛](Black and white snapper

台灣亦俗稱琉球黑毛,另外尚有黑雞仔、黑加脊、黑加誌等俗稱,出沒於東部綠島、蘭嶼及南部等海域。成魚體色一致為灰黑色,頭部沒有藍色縱紋及斑點;幼魚體側的上半部黑色則有白斑,下半部白色有一條黑色寬闊縱帶,有一黑色寬橫帶貫通眼部,各鰭為黑色。

  而其日文斑樽見(マダラタルミ)正得自上述的其幼魚體的白斑,樽見則是和歌山縣對笛鯛的總稱。牠和斑點羽鰓笛鯛都是略為熟成後極為好吃的生魚片。

黑背羽鰓笛鯛.jpg

〔欖色細齒笛鯛](Small toothed jobfish)

  又名叉尾鯛或小齒藍鯛,體背為藍灰色,體側則是淺紫藍色而帶有黃色光澤,而背鰭、腹鰭與臀鰭是鮮黃色至黃褐色,胸鰭淡色至黃色,尾鰭呈暗褐色而帶著黃緣。牠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北自南日本,南迄澳洲,台灣主要產於南部海域。

  欖色細齒笛鯛的日文名為石笛鯛(イシフエダイ),分布於鹿兒島與沖繩海域。

欖色細齒笛鯛.jpg

〔銹色細齒笛鯛](Rusty jobfish

  銹色細齒笛鯛和上面的欖色細齒笛鯛是叉尾鯛屬(又稱細齒笛鯛屬)唯二的兩種魚。銹色細齒笛鯛又名紅叉尾鯛、小齒紅鯛,體呈粉紅色至淺紅褐色而帶有黃色光澤,背鰭、腹鰭與臀鰭淡色至淡黃色;胸鰭淡色至淡紅褐色;尾鰭為紅褐色至暗褐色且帶著淡色緣。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東非至夏威夷群島,北起琉球群島,南迄澳洲海域,台灣分布於南部、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日本叫大口石血引(オオグチイシチビキ)

銹色細齒笛鯛.jpg

〔藍短鰭笛鯛](Green jobfish

 綠短鰭魚為笛鯛科短鰭魚屬的唯一一種魚類,俗名藍笛鯛、綠笛鯛、綠短臂魚。分布於印度洋塞席爾群島、模里西斯至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和社會群島、北自沖繩群島、南至昆士蘭。台灣主要產於南部及東部海域。日本則叫青血引(アオチビキ)

藍短鰭笛鯛.jpg

 〔多耙濱鯛](Pale snapper 

  紅鑽魚屬,又稱濱鯛屬。這個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介紹過濱鯛與長尾濱鯛,這裡的多耙濱鯛又叫大口紅鑽魚、大口濱鯛或多耙紅鑽魚。牠的身體一致為紫紅色,腹部顏色較淡,台灣主要分布於東部及南部海域,日本叫大口浜鯛(オオクチハマダイ)。

  濱鯛屬的魚除了棲息於亞洲的以上三種外,還有分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海域大西洋濱鯛。

多耙濱鯛.jpg

 〔藍色擬烏尾鮗](Blue fusilier 

  藍色擬烏尾鮗為又稱擬烏尾鮗屬的若梅鯛屬。這個屬的魚,分布於台灣周遭的除了藍色擬烏尾鮗外,還有橫帶擬烏尾鮗、黃擬烏尾鮗、梭地擬烏尾鮗(又名沖繩若梅鯛)。而瓦怒阿圖擬烏尾鮗(Vanuatu snapper,又稱岡薩雷斯若梅鯛)則分布在斐濟、托克勞、菲律賓、萬那杜等海域;副蟹齒擬烏尾鮗分布於加羅林群島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沃氏擬烏尾鮗分布於西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南部海域。

  藍色擬烏尾鮗在台灣俗稱青雞仔,身體呈帶銀光之淺藍色至橄欖色,腹部顏色較淡色。背鰭、臀鰭及尾鰭為黃綠色或淡色,而胸鰭是淺黃色。

  牠的日文名為青鯛(アオダイ),在日本稀少而價高,多被做成生魚片食用。

アオダイ.jpg

  至於橫帶擬烏尾鮗(Saddle-back snapper)又名條紋若梅鯛,日本叫縞青鯛(シマアオダイ);梭地擬烏尾鮗](Dirty ordure snapper)又名沖繩若梅鯛,日文為汚青鯛(ヨゴレアオダイ) ;石氏擬烏尾鮗(Cocoa snapper)的日文則是山原縞青鯛(ヤンバルシマアオダイ);黃擬烏尾鮗(Yellowtail blue snapper)有黃雞仔、包公雞、貢仔、黃腳佳仔等俗名,日本叫梅色(ウメイロ) 。

橫帶擬烏尾鮗.jpg

〔李維氏斜鱗笛鯛;斜鱗笛鯛(Slender pinjalo; Pinjalo)

斜鱗笛鯛屬有李維氏斜鱗笛鯛與斜鱗笛鯛兩種魚,前者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Laccadive群島至斐濟,北至琉球群島海域,台灣分布於澎湖海域,日文名為セダカタカサゴ;後者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新幾內亞,北迄台灣,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日文叫チカメタカサゴ。

斜鱗笛鯛.jpg

〔藍紋姬鯛](Ornate Snapper

  藍紋姬鯛為紫魚屬(又稱姬鯛屬),因此又稱藍紋紫魚(中國大陸名)。姬鯛屬除了高體姬鯛(wenchmen)分布於大西洋的加拿大至巴西聖卡塔琳娜海域、長體姬鯛(slender wenchmen)分布於美國東岸南部至烏拉圭海域、大眼姬鯛(cardinal snapper) 分布於佛羅里達海峽至巴拿馬海域外,其牠的種類都可在台灣周遭海域發現。

  藍紋姬鯛在台灣又叫花笛鯛和筆香仔,整體為粉紅色,體背有三、四個黃色大斑,體側有藍色小斑駁及蠕蟲狀紋,而背鰭、尾鰭及胸鰭為鮮黃色或淡黃色,腹鰭及臀鰭則顏色較淡。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新加勒多尼亞。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東部海域。

  牠的日本名字是花笛鯛(ハナフエダイ),就是像花一樣美的笛鯛的意思,是沖繩稱之為「ビタロー」的魚之一。牠身體的水份比較多,雖然直接鹽燒也可以,但先經過醃漬的話會更好,而牠也是在沖繩用奶油煎或者以まーす煮的方式烹飪為定番的魚之一。

藍紋姬鯛.jpg

〔黃尾姬鯛](Goldflag jobfish)

  又名黃尾紫魚、日本紫魚散午、散午仔,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模里西斯,東至夏威夷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亞。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東部海域。體長約40公分,身體整體為暗紫色,而體側有多枚山形狀之黃色橫帶紋。

  日文黄駁姫鯛(キマダラヒメダイ),指的是全身所布滿的黃色斑點,產地則為小笠原群島和沖繩。

  這種魚鮮度能夠維持比較長的時間,品質好的白色的肉身中會夾雜著脂肪,不過皮較硬,要先用開水燙過後再料理。

黃尾姬鯛.jpg

〔絲鰭姬鯛](Crimson jobfish)

   原生於印度洋的絲鰭姬鯛,在太平洋的分布範圍東達夏威夷及大溪地群島,除了crimson snapper外,牠在夏威夷又叫 opakapakaHawaiian pink snapper

  牠在台灣又叫金蘭赤殼、白肉栓,主要分布於北部、南部及東部海域。不過絲鰭姬鯛的體色變化較大,由藍紫色到紅紫色都有,頭部與背部有著散亂之黃色蠕紋及小暗藍點散佈。背鰭則為淡橘黃或淡色而有紅色緣,另具二條不明顯之黃色縱帶。胸鰭為淡紅色,尾鰭從黃綠色至藍紫色而有紅色緣。

  在日本牠由於被視為大型的姬鯛而被稱為大姬(オオヒメ),體長可達80公分,產地有沖繩、鹿兒島、伊豆諸島、小笠原群島等。在日本常被法國料理餐廳做為食材。

絲鰭姬鯛.jpg

〔黃鰭姬鯛](Golden eye jobfish

   在台灣又叫散午和紅臭魚,其體型、體色和絲鰭姬鯛非常類似,但後者背鰭和臀鰭最後一根軟條延長呈絲狀,而黃鰭姬鯛沒有。牠的分布範圍是西太平洋區,西起東南亞,東至大溪地群島,北至琉球群島,南迄澳洲東北部。台灣主要分布於北部、南部及東部海域。

  在日本,因為牠是姬鯛屬中有著金色眼睛的魚,而被稱做金目姬鯛(キンメヒメダイ) 。雖然在九州的離島到沖繩皆可捕獲,但漁獲量非常地少,在沖繩是非常高價的魚種。

黃鰭姬鯛.jpg

 〔黃吻姬鯛](goldbanded jobfish) 

  黃吻姬鯛原生與印度洋與太平洋,中國大陸稱為多牙紫魚。其分布範圍從紅海、東非至薩摩亞群島,北起日本南部,南迄澳洲海域。

  日本則稱之為長崎笛鯛(ナガサキフエダイ),在日本是鹿兒島以南比較多見的魚,大條的味道比較好,屬於高價魚種。其鱗硬而大,魚皮則較薄。

 

〔希氏姬鯛](Lavender jobfish

  這種魚不管是英文的Lavender jobfish或是日文的姬鯛都是很美而貴氣的名字,不過分布於台灣北部、東部及南部海域的牠,台灣俗名則是白肉蒜。而在夏威夷,牠又叫kalekale Siebold's snapper,是the Deep Seven species之一。在夏威夷,所謂的Deep Seven,指的是七種具有文化、商業與休閒價值的深海魚,除了希氏姬鯛外,還包括了濱鯛(squirrelfish snapper,在夏威夷叫ehu)、橫帶姬鯛(flower or Brigham’s snapper,在夏威夷叫gindai)、白雨斑下美鮨(Hawaiian grouper,在夏威夷叫hapuʻu)、銹色細齒笛鯛(silverjaw or ironjaw snapper,在夏威夷叫lehi)、長尾濱鯛(scarlet, red, or longtail snapper,在夏威夷叫onaga)和絲鰭姬鯛(pink snapper,在夏威夷叫ʻopakapaka)

在日本,姬鯛(ヒメダイ) 一直是極為高價的魚種,以東京的小笠原諸島產量最多,味道則是極為淡雅。

希氏姬鯛.jpg

〔尖齒姬鯛](sharptooth jobfish)

  中國大陸明尖齒紫魚,台灣又稱之為金蘭,分布於台灣南部海域,日文為バラヒメダイ。

 

〔橫帶姬鯛]Oblique-banded Snapper

  又叫橫帶花笛鯛、散午、紅魚,身體呈鮮紅色,體側有五條寬闊的鮮黃色橫斑,背鰭為鮮黃色,尾鰭及胸鰭為橘黃色,腹鰭和臀鰭則是淡粉紅色或淡色。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及大溪地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東澳洲,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

  其日本名為縞血引(シマチビキ),產於小笠原諸島、鹿兒島縣諸島與沖繩,常被用做西餐的食材。

橫帶姬鯛.jpg

  以上都是在台灣可以見到,雖然不見得每個種類都常見的笛鯛科的魚,而世界上其牠笛鯛科的魚還有絲鰭笛鯛屬的黑絲鰭笛鯛(black snapper)和叉尾絲鰭笛鯛(African forktail snapper),前者分布於佛羅里達群島、墨西哥灣西部、西印度群島等海域;後者則分布在東大西洋區的從茅利塔尼亞至納米比亞海域。

  管鼻鯛屬則只有根室氏管鼻鯛(Mexican barred snapper),體長可達90公分的牠分布在墨西哥西岸至哥倫比亞西岸海域。

  而笛鯛屬的黃帶笛鯛(Yellow-banded snapper)分布於澳洲東部至新喀里多尼亞海域;非洲紅笛鯛(African red snapper)分布在塞內加爾至安哥拉的大西洋海域;亞歷山大笛鯛(Brazilian snapper)分布於巴西的東岸大西洋海域;加勒比笛鯛(Ambiguous snapper)在古巴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海域;雙色笛鯛(Mutton snapper)在美國麻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八帶笛鯛(schoolmaster snapper)在美國麻州至巴西北部海域;體長可達100公分的似鯔笛鯛(Mullet snapper),分布於東太平洋區的墨西哥至厄瓜多海域;紋眼笛鯛(Yellow snapper) 分布範圍自美國西岸加州南部至秘魯海域。

  另外還有分布在包括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安達曼海、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越南、索羅門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密克羅尼西亞、澳洲等海域的雙斑笛鯛(Two-spot banded snapper);印尼海域的雙帶笛鯛(Indonesian snapper);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北部海域的黑鰭笛鯛(blackfin snapper);從美國麻州分布到墨西哥灣海域,體長可達100公分,佔美國鯛魚捕獲量五的西大西洋笛鯛(Northern red snapper)

西大西洋笛鯛.jpg

分布於印度洋區的阿拉伯半島海域的藍線笛鯛(blueline snapper);從美國加州南部至巴拿馬的太平洋海域的科羅拉多笛鯛(Colorado snapper);從塞內加爾至安哥拉海域的牙笛鯛(African brown snapper);從塞內加爾至納米比亞海域的輝帶笛鯛(Golden African snapper);體長可達100公分,水族館商業名稱為巴布亞黃金戰士,釣魚界稱之「青鰽」,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至Fly河的淡水、半鹹水域的戈氏笛鯛(Papuan black snapper);分布區域在塞內加爾至剛果民主共和國半鹹水、海域的高里笛鯛(Gorean snapper);美國麻州分布至巴西里約熱內盧半鹹水、海域的灰笛鯛(Grey snapper);分布於印度洋區,包括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孟加拉灣等海域的奎氏笛鯛(Yellowfin red snapper);從墨西哥至秘魯的太平洋海域的墨西哥笛鯛(Spotted rose snapper)、長體笛鯛(golden snapper)、九帶笛鯛(Pacific dog snapper)、秘魯笛鯛(Pacific red snapper)與喬氏笛鯛(Jordan’s snapper);從美國麻州至巴西聖保羅的大西洋海域的白紋笛鯛(dog snapper);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莫三比克至新幾內亞、澳洲海域的褶尾笛鯛(Yellowstreaked snapper);從阿拉伯海東北部分布至萬那杜海域的月尾笛鯛(Lunartail snapper);從塞席爾群島至新幾內亞、菲律賓海域的前鱗笛鯛(Indian snapper);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東北部海域的馬氏笛鯛(Mahogany snapper);分布於菲律賓、蘇拉威西、紐幾內亞的淡水、半鹹水域的寬帶笛鯛(Pygmy snapper);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蘇拉威西、薩摩亞群島海域的邁茲氏笛鯛(Samoan snapper);分布於西印度洋區的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南非、留尼旺、模里西斯等海域的顯赫笛鯛(Bluestriped Snapper);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東北部海域的紫身笛鯛(South red snapper);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的巴哈馬笛鯛(Lane snapper);從墨西哥至厄瓜多海域的鑲帶笛鯛(Blue and gold snapper);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聖保羅海域的紅邊笛鯛(Silk snapper)

  敏尾笛鯛屬則只有分布範圍為美國馬薩諸塞州至巴西東南部海域,以及整個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黃敏尾笛鯛(Yellowtail snapper),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量最大。

黃敏尾笛鯛.jpg

  頜鱗副紫魚則為副紫魚屬的唯一一種魚,分布於新喀里多尼亞、東加、復活節島等太平洋海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鞭神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